Godzilla. 2017-11-02
網校系統(tǒng)
做網站公司之K12階段在線教育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教育是我們傳古至今的核心,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我們發(fā)展的前提,同時教育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才能見效果的過程。那特別是K12階段的教育,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新知識的一種認識活動,整個活動的過程也必須遵循人的認識規(guī)律進行。不同學生由于認識水平的差異,造成了學生在基礎知識狀況、興趣愛好、潛在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接受教學信息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所以就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情況不同,如何準確的了解學生的學情,從而分析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呢。那首先也就需要先了解在K12階段下在線教育平臺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從而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那義烏做網站公司下面就來詳細的幫大家分析了解一下。
怎樣解決需求?
而根據這一條需求,也出現了一大批解決此問題的產品,它們寄希望于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和手段來幫助學生分析自己,掌握學情提供給教師和教育機構管理者來提高教學質量。這類產品的解決方案截然不同,但是無一例外將數據作為評判學生學情的標準。
有的通過題庫讓學生不斷的做題來得到學生的學情知識圖譜。
有的通過作業(yè)來判斷學生每天的學情,然后匯聚成學情面。
有的通過考試來評測學生的學情,從而映射到知識體系。
有的通過課堂、測驗、考試等一系列的常態(tài)化數據采集來實現。
一段時間之后,它們發(fā)現這個問題,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題庫需要額外添加學生的負擔,還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個在專業(yè)技能和考試認證的成人教育方面很有市場,可是在K12卻始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業(yè)始終無法突破K12的地域特性,也無法打破系統(tǒng)的束縛,也就無法有效的帶動教師使用,其他各區(qū)域的信息化水平不同,使其市場推廣遭遇嚴重的瓶頸。
考試始終有其局限性,區(qū)域統(tǒng)考的次數有限、時間跨越度太大,單純依靠一次兩次的考試情況,無法真實有效的反應學情,更不能保證知識體系映射的準確性。
講堂、測驗等常態(tài)化數據采集大都是一些深耕教育體質內多年的教育平臺廠商所采用的解決方案,同樣受限于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情況和信息化接受程度而受阻,現階段的大多數此類平臺自身的問題也很大。最終,現在我們都在解決這個問題的路上,不痛不癢,不緊不慢……
義烏做網站公司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這些大多數的平臺和產品都還停留在沒有盈利或數字慘淡的情況,它們能否有機會比及市場爆發(fā)的那一天還未曾可知。
它們如何改變?
K12階段的市場的確很大,在各類機構所提供的教育市場報告中顯現,其中市場的很大一部分被教育培訓機構所占有,它們通過在線形式直播課、在線1對1或線下培訓課堂的形式,為學生提供補課和提分服務,直接指向那一條核心需求。
K12階段教育產品
所以,現在從O2O的培訓機構到B2C的在線教育平臺,從單一入口的互聯網教育產品到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為體制服務的平臺,現階段K12領域的教育產品,畢竟都不約而同的將方向轉變到線上1對1培訓、在線課程等。
一些互聯網教育產品,如前幾天所描描述的小船出海和問吧,它們的產品矩陣里現已包含了在線1對1輔導和在線課程的產品,從單一的拍照答疑轉向在線輔導。一些體制內的教育信息化平臺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在制度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地區(qū)名師的UGC課程或者直播課的形式來為大多數學生提供免費服務或者較低的收費服務。
為什么?
之所以這么做,不同的細分領域有不同的原因,但這的確是現在K12階段最快也是最直接解決核心需求的方法,也是最快變現和實現營收的辦法。
最后,不論是直接面對核心需求,還是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解決那一核心需求,它們最終的指向還沒有改變。大家對于它的認知也越來越清晰,對于它的體會也越來越深刻。一切為K12體制內服務的教育產品,不論所提供的功能描繪的怎樣不著邊際,只要教育的考核方式和錄取制度沒有改變,以及了解網頁制作在線教育平臺如何獲取線上流量,有效招生,那么其他一切不為考試和提分服務的產品,都是花拳繡腿,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文章評論: